骑行非洲 – 中国八零后小伙儿两年多骑行 22 个国家




■ 城市周刊记者 王洁 / 文 杜风彦 / 供图

这是一场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。一位 25 岁的青年辞去工作,于 2011 年 8 月骑单车去非洲,今年 10 月底归来。两年时间中,他独自单车骑过了埃及、伊朗、印度、坦桑尼亚、土耳其等 22 个国家,历时两年零 2 个月,花费人民币约 4 万元,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梦想。

有人说,在如今旅游价格直线上涨的时侯,他的行为无论对个人梦想的实现,还是《旅游法》实施后的新思潮,无疑都极具价值。

  追溯:趁着年轻快启程

10 月 28 日,27 岁的杜风彦坐在尚都北塔的一家小店里,一边整理电脑里的照片,一边等待朋友的电话,略显疲惫的脸上还有几分焦虑:“昨晚几个朋友给我接风,给他们看了护照以后,记不得放在哪里了,他们正在帮我找。”

这本护照来之不易,上面有 22 个国家的签证,是杜风彦两年来骑行的轨迹。3 天前,他才从非洲归来,结束了这场长达两年的旅程,原本白皙的脸孔展显出一种健康的红色。

追溯:趁着年轻快启程

2011 年 8 月 3 日,本报曾做过《两个 80 后骑车去非洲》的报道。“明天,25 岁的杜风彦和 24 岁的郗光即将踏上前往非洲的旅程。上周,他们已将行李和自行车办理了托运;本周,两人将乘火车前往南宁,从那里开始骑自行车前往非洲的行程。”从那天起,他的旅程就开始了。

当年,《旅游法》并没有出台,旅游费用也尚未上涨,无论是自由行还是骑行运动都和跟旅游团的花费不差上下。因此,很多人更愿意选择跟随旅游团出游,这样比较方便省心。何况是出境游,还会遇到语言不通、食宿安排、安全保障等多种多样的问题。然而,当年年仅 25 岁的杜风彦辞去安逸的工作,带着重达 50 公斤的维修工具、衣物、露营用品、车辆备胎等行李,和同是骑行爱好者的郗光上路了。

今天,当他回忆起这个决定时,充满了骄傲和自豪。虽然行程一开始就和旅伴郗光兵分两路进行,他变成独自一人走完整个行程:“有想法要趁年轻尽快去实施。这一路我最大的收获就是——只要向前走、坚持不放弃,终究会有收获。”

奇遇:中国功夫吓退危险

一个人出行,不可避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。杜风彦边走边自学英语,克服语言障碍;一路上与非洲各地的“沙发客”联系,申请借住的地方;不断积累与寺庙、学校、警察局等公众场合打交道的经验,以便有安全的扎帐篷露营地……然而,总有一些危险难以避免。

骑行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村庄附近,在经过一段破路时,杜风彦忽然发现,身后有一个持刀的年轻人在追他,边追还边喊路边的两个同伙。虽然语言不通,但杜风彦警觉地发觉,路边树下的两个年轻人向他举起了石块做恐吓状。因为此前遇到过类似的遭遇,杜风彦意识到又一次遇到了打劫者,情况十分危急。

之所以有胆量单骑走非洲,杜风彦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——他本人是中国武术八卦掌第六代传人,会不少功夫。这不但能让他一路与人切磋,还是强身健体的法宝。这一次,他一边加快骑车的速度,一边运足底气朝路边人狠狠瞪过去。俗话说“邪不压正”,这句话走遍全球都适用,看到杜风彦犀利的目光,路边两个人顿时吓得丢下砖块,换上笑脸跟他问候:“Hello!”

感动:让温暖传递下去

杜风彦当初对此行的预算是 3 万元人民币,然而这仅仅是一路上简单吃住和各国签证所需的基本费用。路上他还曾遭遇过撞车、修车、滞留等问题,都需要不少开销,他是如何支付呢?

“节省开支,没钱时就挣钱。”这是杜风彦的回答。他在埃及帮旅游团拍照,在印度为当地“冲浪节”拍摄并制作视频,虽然收入不多,但只要管吃管住,他就很满足。

让他记忆深刻的是,一天早上,他骑行到吉布提东部的吉布提城市边缘,一位开着私家车的当地人停下车来跟他打招呼。在闲聊中,杜风彦得知这位当地人叫“瓦贝里”,十分喜爱中国文化,是个“中国通”,他自己的儿子也在北京人民大学读书,所以两人交流得十分开心。得知杜风彦没吃早点,瓦贝里还热情地拿出自己刚买的牛奶面包送给杜风彦。

中午,在吉布提市区,他们奇迹般地又相遇了。瓦贝里不但热情地请杜风彦共进午餐,还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做客。在他的家中,杜风彦惊奇地发现瓦贝里的家具好多都是中式的,还喜欢饮用中国的茶叶。临别时,瓦贝里拿出了 400 美金赠送给杜风彦,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。

原来,这位吉布提人年轻时也曾独自走过欧洲,当他钱财花尽走投无路时,一位欧洲当地人曾经赠送过他 100 美金,这让瓦贝里非常感恩,铭记在心。如今,他希望能够帮助杜风彦,让这异国他乡的温暖传递下去。盛情难却下,杜风彦接受了他的诚意,当场写了张借条,并保证:“一定让温暖传递下去。”

        收获:万水千山总是情

虽然一路上格外辛苦,杜风彦遭遇过暴雨、车祸、抢劫等苦难,但他认为,收获总比困难多。

在纳米比亚北部的野生动物保护区,一天野外露营起床走出帐篷,杜风彦惊呆了——帐篷四周全是大象的巨大脚印和粪便。原来,头天晚上有象群经过,幸运的是,他们竟然懂得绕开孤零零的帐篷。而旅途疲惫的杜风彦,居然对帐篷外的动静毫无感觉。

在伊朗,他感受到了伊朗人别具一格的热情好客。经常会有路人问他需不需要帮助、借宿等,还会有当地人邀请他到自己家中吃饭。杜风彦曾经在接受了一个当地人的邀请后,又接连接到他的姑姑、姨妈、姐姐等亲戚的邀请,“走一圈下来要花半个多月,我都会说当地的波斯语了。”他笑着说。

骑行的越久,他的事迹在当地流传得也越广。不少当地媒体纷纷采访他的经历,杜风彦的英语水平也越来越好,不但可以无障碍交流,还可以应邀书写一些网站的提问。他的“骑行哥”形象不断出现在当地的网络、电视、杂志上,经常会有陌生人喊出他的名字、跟他打招呼,还会有孩子开心地尾随他的自行车奔跑。他也曾到当地学校,用英文跟孩子们做演讲,讲述自己的旅途故事和梦想。“这一路,我看到人们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,做着自己想做的事,欣赏大自然美景,很开心。”

打算:为热爱自由的人服务

10 月 24 日,杜风彦结束了长达 2 年的骑行生活,回到了北京。他的许多朋友,包括一直在微博上关注他的粉丝,纷纷前来给他接风,把他当做英雄。

在北京做了简短的停留,11 月 1 日,杜风彦启程回到山东老家看望父母。这一路上,最担心他的人就是父母,他也感觉很愧对家人,打算先跟父母团聚。

谈到下一步的打算,杜风彦很爽朗,他表示自己有三个愿望。当前最想做的事是能够筹钱给索马里当地的一个小学建一间教室,“当地的孩子蹲在草棚里上课,希望他们有一间明亮的大教室。”

其次,他希望能够给非洲的孩子们捐献一批足球,“他们把塑料袋装进袜子里,裹成足球去踢。希望他们能够开心地踢上真正的足球。”

第三个愿望,是杜风彦对自己人生的规划。他坦言,短时间内自己不会再做这样的长途旅行。但是从一路上的经验来看,热爱骑行者大有人在,而且随着《新旅游法》的颁布,旅游的费用直线上升,骑行和自由行等方式将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。杜风彦希望用自己的经验为他们服务,比如用越境卡车提供补给、安全防护等,并沿途追随骑行者,“这在国外很流行,目前国内还没有。”

 花絮:“失踪”队友的行踪

本报两年前的报道是“两个 80 后”一起出发,那么杜风彦的队友哪里去了呢?为什么变成他的独自旅行了呢?原来,在启程时,就是杜风彦一个人先出发的,“因为我们有东西落在北京, 我们约好,他等东西到了再出发,在越南汇合。”

然而,在越南和柬埔寨的短暂回合后,因为队友郗光很快在泰国遇到了一名女旅行爱好者,两人志同道合,决定从印度直接飞往埃及旅行。就这样,杜风彦开始了独自骑行的旅程……

“护照找到了!” 杜风彦接到朋友的电话,立刻变得开心起来,“接下来我也打算找个女朋友了,让爸妈放心!”

■ 链接

杜风彦骑行国家(按照骑行顺序)

越南,柬埔寨,泰国,印度,伊朗,亚美尼亚,格鲁吉亚,土耳其,约旦,埃及,苏丹,埃塞俄比亚,吉布提,索马里兰,肯尼亚,乌干达,卢旺达,坦桑尼亚,赞比亚,纳米比亚,南非

来自:http://www.hdonl.cn/cszk/html/2013-11/07/content_58421.htm?div=-1


《“骑行非洲 – 中国八零后小伙儿两年多骑行 22 个国家”》 有 1 条评论

发表回复